新闻
当前位置: 首 页 >> 新闻中心 >>行业新闻

监护仪的发展历史及方向

点击次数:
发布日期: 2015-09-28 00:00:00
来源:河南美伦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分享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作为各级医院基本设备配置的监护仪正被广泛应用于医院的ICU、CCU、麻醉手术室及各临床科室,特别是它可向医护人员提供病人生命体征的重要信息。利用这些信息,临床医生能更好地分析患者的病情,从而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获得最 佳的治疗效果,因此监护仪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监护系统的发展,可追溯至1962年,北美建立第 一批冠心病监护病房(CCU),以后,监护系统得到了迅速发展,随着计算机和信号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临床对危重患者和潜在危险患者的监护要求的不断提高,对CCU/ICU监护系统功能要求也不断提高,目前,监护系统除具有以前的多参数生命体征监护的智能报警外,还要求在监护质量以及医院监护网络方面有进一步的提高,以更好地满足临床监护、药物评价和现代化医院管理的需要。

 现有监护产品的分类:

 1. 按产品性能和使用功能分为多参数固化式监护仪、便携式监护仪、插件式监护仪和中央站监护仪。

 2. 按监测参数方法可分为无创生命参数监测,有创参数监测及特殊测试参数的监测(血气、生化分析监测、除颤及特殊麻醉气体的监测)。

 一.ECG监测的发展历史:

 最早,医务人员对ECG的监测和需求,是从危重病人抢救开始的。

 1. 1933年:Hooker首次进行实验动物心脏复苏,通过密切观察心脏跳动状况,来总结和判断病人的危重抢救效果。

 2. 1943年:Claude Beek首次在手术室内实施电除颤,开始ECG的监测和临床应用。

 3. 1952年:Zoll首次推出心脏起搏术,通过对心脏功能未完全恢复的病人进行起搏、监护,使病人得以康复;

 4. 1956年:体外除颤仪问世,提高了危重病人抢救的存活率;

 5. 1960年:Kauwenhoven报道胸外心脏按摩有效,心脏复苏技术日渐成熟;

 6. 1960s:持续床边ECG监测,能够适时不断地监护病人的ECG状况,使得心脏病人及危重病人得以密切和连续的观察,同时帮助医务人员能对病人 的心电情况做出连续的分析和判断;

 7. 1970s:Swan-Ganz肺动脉漂浮导管的出现及临床应用,将血流动力学监测(有创压、心排量等)引入临床,监测功能更加多,医务人员获取的客 观监测信息更加丰富,从而大大促进医疗水平和科研;

 8. 1970s:临床开始应用持续无创血压监测技术;

 二、血氧饱和度(SPO2)的监测技术,也是在70年代发展起来的,直到80年代中期还没有广泛应用于临床。国内较早应用的是单纯SPO2的监护仪及单纯的心电的监护仪。由于微处理机和快速电子系统的广泛应用,监护参数ECG、SPO2、NIBP、TEMP等集于一体的监护仪越来越得到医护人员的认可应用与广泛的临床应用;

 二代监护的发展

 在随后的发展中,心输出量和EtCO2监护仪也作为床边监护仪在临床得以发展和使用,特别在ICU、CCU、麻醉科应用非常广泛。

 1、显示与参数:

 监护仪最初只是作为适时地监测病人的主要生命参数,ECG、NIBP和SPO2,由最早的数字显示,发展到数字和波形同屏显示。

 在监护仪的屏幕显示方面,也在不断地更新和改进,由最初的LED显示,CRT显示,发展到液晶显示,直至目前更为先进的彩色TFT显示,即能保证很 高的分辨率和清晰度,消除视角问题,在任何角度都能完整地观察病人监护参数和波形。在使用中,能够保证长期高清晰、高亮度的视觉效果。

 2、 分析联网功能:

 随着电路的高度集成化,监护仪的体积越来越趋于小巧,功能也更加齐全,在可以监测ECG、NIBP、SPO2、TEMP等基本参数的同时,也可以连续监测有创血压、心输出量、特殊麻醉气体等参数。在此基础上,监护仪逐渐发展到有强大的软件分析功能,如心律失常分析、起搏分析、ST段分析等, 并可根据临床需求进行监测信息回顾,包括趋势图、表的信息存储功能,存储时间长,信息量大。

 随着通讯网络的快速发展,单台监护仪监测病人,已经不能满足大量病人信息的处理和监测,通过中央网络信息系统,将医院多台监护仪联网,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特别是在夜间,工作人员较少的情况下,也能同时监测多个病人,通过智能分析报警,使每个病人都能得到及时的监护和治疗。中央监护系统通过与医院网络系统联网,将医院其他科室病人的相关资料进行汇总存储,使得病人在医院的所有检查、病情等资料都能存储到中央信息系统,便于更好的对病人进行诊断和治疗。

 3、操作方式:

 为了能让更多的医务人员尽快地掌握仪器的使用,目前销往中国的监护仪操作菜单也由以往的纯英文发展成中/英文菜单可选。

 最初医院应用的监护仪监测功能简单,但操作为按键方式,操作也比较繁琐,监护仪体积也比较大。随着技术的改进和提高,现在的操作方式已由原先的按键方式,发展到触摸式,及目前最为流行的旋转鼠标钮的操作方式,方便快捷,更加适合临床应用。

 4、监护仪外型结构:

 根据不同科室的需求,监护仪外型的选购也不同。一般在临床应用中,多选择固化式监护仪,监护的参数包括心电、呼吸、无创血压、血氧饱和度、体温等。插件式监护仪则主要应用ICU、CCU、麻醉科等,插件式监护仪的优点是,可根据不同病情的病人,选择相应的功能模块,对病人进行有选择地参数监测。这些科室所监护病人的病情复杂,病种多,对监测参数的需求也不同,模块化设计的插件式监护仪,可以灵活方便地组合监测参数,对于常用的监测功能模块,可以每台仪器配备,对于特殊的功能模块,可以根据使用情况有选择的配备。这种设计方式,既可满足临床监测各种特殊病例的需求,又能为医院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投入,使各种功能模块均能得到充分、合理地使用。

 先进的医疗仪器装备,同时也促进了医院业务项目的开展,如社区服务、现场紧急救护等,为了满足这方面的需求,便携式监护仪也应运而生,轻巧方便的设计,可以更好地满足急救以及危重病人的转运。

 目前,监护仪的发展非常迅速,展望监护仪未来的发展趋势,监护仪本身的监护功能只是众多功能的一个方面,监护仪代表了高新技术在医疗电子产品的集中体现,通过远程会诊,可以将病人的信息资料快速传递,可以使专家的诊断和治疗建议,更快、更准确地反馈到疑难病人的治疗中,使病人尽快地康复。

 其主要用于手术室、急诊室、复苏室和ICU/CCU病房等,主要监测范围可涉及心电(ECG)、呼吸(RESP)、血氧饱和度(SPO2)、无创血压(NIBP)、双通道体温(TEMP)、双通道有创血压(IBP)等,同时也可适用于成人、小儿和新生儿的床旁监护。

 对于我国而言,我国的监护技术发展得较早,始于上世纪50年代末,但直到70年代中期才研制出用于临床的监护仪器,80年代各种医用监护仪纷纷问世。但从其发展速度来看,受近几年国内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比较迅猛,市场规模以平均每年15%的速度递增的影响,我国的监护仪产业也保持着快速的增长速度,同时也涌现出了像深圳这样的高档医疗器械重要制造基地和深圳迈瑞、深圳金科这样的优势企业。

 05年,国内的监护仪出口金额为4427万美元,同比增幅46.03%,深圳迈瑞和深圳金科包揽了前两位,所占比重高达67.21%,其中深圳迈瑞更是以56.79%的比重占据着半壁江山。

 2006-2007年,国内的医疗器械市场继续保持着快速稳定的增长态势,良好的发展环境也使得监护仪的出口贸易继续大增,06年的出口额达到了7528万美元,同比高达70.04%,深圳迈瑞的出口比重有所下降,达到了47.29%,2007年,相比去年,医疗器械工业今年的增长仍然明显,总产值同比增长22.88%,截止到10月,我国病员监护仪出口数量为91860台,出口金额达到了9600万美元,同比增幅为68.90%,行业继续保持着稳定的增长。

 从其未来两年发展的影响因素来看,目前医疗器械行业即将全面施行的两大强规将对行业的发展产生影响,一是卫生部门在今年6月份开始对医疗器械实施集中采购管理,相关的规定和实施办法可能很快就要出台;二是今年9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了《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修订草案)》的修订意见,这个条例属于国务院强制性法规,正式实施以后将提高医疗器械的注册及生产门槛,医疗器械行业或将面临重新洗牌。

 从其发展前景来看,监护仪作为数字化医疗设备的种类,随着我国数字化医疗设备产业的快速发展,其发展前景看好,另外虽然上述两大新规将影响医疗器械产业的生产流通和销售,加速产业洗牌,但目前国内的监护仪行业集中度和竞争和已相对较高,随着医疗环境的改革,行业发展增速将保持在10-15%左右的速度增长。


监护仪的发展历史及方向